皖北崛起引江济淮,带动淮南淮南经济的发

发布时间:2017-7-21 6:58:22 

淠河总干渡槽是引江济淮的关键工程。(效果图)

“走千走万,不如淮河两岸。”曾几何时,水清流急、没有水患的淮河,让皖北成为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之一。“江淮熟,天下足”的民谚,就是淮河文明昔日荣光的诠释。但随着淮河水灾、污染等问题逐渐加剧,淮河流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风采。

年底,安徽人期盼了五十多年的“世纪工程”引江济淮正式启动,加上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推进,这条大河将迎来又一次青春,而淮河文明能否再现荣光?

皖北水运迎来新契机

淮河是一条非常独特的河流,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人口、耕地分布不相适应。淮河流域的降雨量不少,但是,来水分布非常不均,造成汛期洪水、其他季节又没水的问题。因此,淮河流域往往陷入“水多留不住、水少又干旱”的境地。随着沿淮城市的规模扩张,用水量大增,沿淮地区缺水的问题,日益加剧。

引江济淮则沟通长江、淮河两大水系,破解淮河干旱缺水,发展江淮航运。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天培说,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,可以改变淮河中游水资源短缺问题,随着江水稳定补给,承担调蓄任务的淮河干流等,以及承担输水任务的新汴河等河湖水系,再也不会出现干涸断流现象。

有了水,就能发展皖北水运,而水运又是综合运输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运输方式。省政协委员孟广实一直关心皖北的水运,尤其是新汴河的通航。“皖北的宿州市要是能打通新汴河航道,直接进入近在咫尺的洪泽湖,北可入京杭运河,南可连长江航道。

引江济淮将改善水生态

除了水资源短缺,沿淮地区还存在水污染的问题。高耗水、重污染企业居多、污水处理工程运行滞后,农业面源污染,地下水开采过度,无一不制约着这片土地经济社会的发展。

对此,民盟安徽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发言中,专门提到了加快沿淮地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。民盟安徽省委员会建议,要加快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,建立水资源统一调度,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,“引江济淮工程建成通水后,要根据实际来水量和沿淮城市用水需求,制定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方案,实现水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优化组合。”

除了依靠引江济淮过程引来的长江清水,沿淮地区自己也要加强治污。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,民革安徽省委员会给引江济淮工程提了四条建议,其中之一就是实施同步治污工程。

省政协委员马成喜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:首先要优化沿线取水口和排污口布局,确保蚌埠、淮南等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和水生态系统安全。另外,淮河流域还要加强水功能区管理,严控入河排污总量,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,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提升生态承载能力。

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

有了生态承载能力,才能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成功。省人大代表陈翔说,作为我国的第三大河,淮河横跨中东部地区豫皖苏鄂鲁五省40个市,余个县市,辐射1.8亿人,流域内人口密度5倍于全国平均水平。“但是,淮河流域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,使得淮河流域逐步成了发展的短板。”陈翔说,淮河流域本是不可替代的中原枢纽和战略要冲,“但流域内防洪、灌溉与航运之间,农业、工业与交通之间,没有统筹考虑;产业发展和交通运输也自成体系,人为割裂了上中下游之间的经济内在联系。”

因此,陈翔认为,作为沿淮主要地区的安徽省,应该充分挖掘流域发展潜力,使其成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。“可以以沿淮水库建设为基础,打造国家第三大出海的黄金水道。”另外,通过引江济淮工程,可以在淮河流域,建成畅通的沿淮交通运输网络。淮河流域水质也是重中之重,要开展全流域的污染治理,建成绿色、生态的经济带。

而马成喜委员也告诉记者,实施“淮河生态经济带”战略,是振兴皖北千载难逢的契机,“希望其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,争取国家政策上给予扶持。”

淮河旅游或成新动力

淮河曾经带给皖北地区美丽和富饶,现在,这条大河仍然能为皖北振兴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。

农工党安徽省委员会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婢抽棬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鍖婚櫌
娌荤櫧鐧滈瑗垮畞鍝鍖婚櫌濂?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uainanzx.com/hnswz/48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更多>>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更多>>

    最热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