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/3/26 10:45:15
北京哪家治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://m.39.net/disease/a_b7vbq6k.html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,梁启忠于安徽师范大学读书,偶然在芜湖一旧书摊发现《芥子园画传》第一卷(山水篇),爱不释手,果断购得。从此踏入艺术之门,打开其水墨国画的新旅程。几十年来,梁启忠将此画卷带于身边,未相离弃,他常看常新,每每从中受益良多。墨浅趣幽,山水谦怀。数十年历练,梁启忠铸就了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,此间他生出许多心得与领会。为更深入了解其对艺术的思考,艺博会艺术馆就其艺术风格之道与梁启忠展开对话,一起听他分享对水墨山水的胸臆感怀与精彩妙言!梁启忠《拟元人小品》35×92cm笔墨相随崇理尚简——梁启忠的山水墨道艺博会艺术馆:艺术作品是每一位艺术家独一无二的标识,您认为您的作品在表现手法及艺术创作风格上的特点是什么?梁启忠:我画的是传统山水。传统山水有一个传承脉络,我从《芥子园》入手,以书入画,将“写”看得很重,首先追求的是线条的质感、韧性与灵动性;之后浸润在元四家、明四家、清四家的画作中,逐渐认识到墨的重要性。墨离不开用笔。各种复杂的用笔技巧,层积所成的阴阳交搭之象,被称为“墨”。一阴一阳之谓“道”,万象离不开阴阳。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复杂的阴阳变化,实际是用笔的繁简所致;繁而益繁,简而愈简,繁中有简,简中有繁,从而使画面有很强的体积感与流动感。梁启忠《天地石壁图》48×cm古人讲山水画的笔墨,不是单纯地将笔与墨分开,而是笔中有墨,墨中有笔。笔,强调线的灵动与韧性;墨,则是积线成面,积面成体的用笔现象。个中繁简变化,阴阳调和,全凭画家心中所具的画理而成,而心中所具的画理,必由临摹经典古画,长期反复渐次悟得。既而愈画愈明,了然于胸。俗谓意在笔先,成竹在胸,就是说经过长期实践,画理能在心中呈现。此时作画,自然触处果断,妙趣横生。几十年习古,我深知传承的重要性。首先,成名的古代画作众理悉备。无论整幅的杰构超群,便是个中的一草一木,一山一水,一亭台楼阁,一人物禽兽,无不自然和谐,合理合法。习古既久,画理了然在胸,笔墨工夫也日滋月长。几千年来,各家画作,纵目望去,如隔岸观火,了然分明。梁启忠《拟宋人笔意》42×cm若论风格,尚简而不喜繁。几笔能交待清楚的,并不想多着墨。留些空间,让读者以意发挥。然画风简,必认理真切,工夫纯熟,方能济事。否则认理乖违,工夫粗疏,所作荒率,无可观矣。偶尔亦尝试画些繁难厚重之作,总有画蛇添足之嫌。《富春山居图》,我画了几遍。每叹作者简而益简,给人以无尽遐想,所以被后世尊为墨皇。云林山水,亦是以理胜,费墨不多,而理真意切。平生于斯二人,心最向往,用力亦最多。四王可谓集古之大成者,笔力虽较上二人稍逊,然于画理则烂熟在心。纵横绢纸,无不如意。所以我习四王,重在抽丝剥茧,直取其理。笔墨功夫多下在大痴、雲林画作上。梁启忠《拟宋人小品》62×58cm个人不喜谈创新。今人大都张口闭口讲创新,其实创新的多是皮相,真画理,真笔墨,何曾有多少建树?与古法相较,可谓云泥之别也。年9月15日艺术家简介梁启忠
LiangQiZhong梁启忠,别名字号钓月斋,安徽寿县人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,淮南市书协副主席,安徽省首届十佳青年书法家。年7月,荣获书法报社主办的“书法宝(APP)提名·国展百强榜”总分第一名。梁启忠对用笔有其深刻的探索之道,懂得毛笔可以调伏自心,他对毛笔的态度极其认真,正如论语云“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”,这最能表达梁启忠对毛笔的态度。作品赏析临《富川山居图》之一35×cm临《富川山居图》之二35×cm《仿古山水》之一49×38cm《仿古山水》之二49×38cm《仿古山水》之四49×38cm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uainanzx.com/hnsms/11000.html
上一篇文章: 166家淮南市卫健委最新公布下一篇文章: 简议道与德